中国•常熟内销价格指数主要反映常熟地区男装实体市场的价格走势。常熟的男装产量占全国20%以上的份额,其产品价格的波动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全国男装产业的走势。内销产品主要由休闲羽绒服、棉服、茄克、风衣、西服、T恤、全棉长裤和全棉休闲衬衫八类构成。
一、1月男装内销价格指数下行,秋冬装指数同步回落
图1 中国·常熟男装内销价格指数
据(图1)显示,2015年1月,男装内销价格指数继续下降。链式价格指数1旬收于71.93点,较上旬下降2.66个百分点;2旬收于65.96点,较上旬下降5.97个百分点;3旬收于60.82点,下降5.14个百分点;1月中下两旬的降幅均超过5个百分点。临近春节休市,冬季批发渐入尾声,多数商家采取降价促销的措施处理剩余库存。当前销售规模与销售单价同步下降。据采集样本数据显示,同去年12月相比,羽绒服、棉服销售额降幅超过50%;其他类男装中,T恤销售额降幅最大,环比下降58.98%;其次为茄克销售额环比下降52.83%;全棉休闲衬衫、长裤、风衣、西服销售额降幅稍小。
图2 中国·常熟秋冬男装内销价格指数
据(图2)显示,秋冬男装内销链式价格指数降幅明显。2015年1月1旬,内销链式价格指数收于84.48点;2旬收于79.84点,较上旬下降4.64个百分点;3旬收于69.74点,较上旬大幅下降10.1个百分点。1月进入秋冬装销售尾声,市场对于秋冬服装的需求减少。本月采样羽绒服、棉服的销售单价与销售数量较去年12月有明显下降,单价环比下降13.14%,销售数量环比下降47.52%;棉服销售单价环比下降8.11%,销售数量环比下降57.15%。1月起市场逐渐进入春款男装更换阶段,部分商家春装已经上市。秋冬装内销价格指数进入下行阶段。
二、冬装销售减少,羽绒服与棉服销售额占比下降
图3 2014年12月与2015年1月各大类销售额占比对比分析
1月,休闲羽绒服与棉服的销售规模虽然占男装市场主要地位,但与上月相比,比重明显下降。其中羽绒服占男装销售总额的42.8%,比重下降7.4个百分点;棉服占男装销售总额的15.5%,比重下降5.4个百分点。本月羽绒服与棉服的市场需求开始下降,而长裤1销售额占比以21.7%,超过了棉服的销售额占比。风衣、全棉休闲衬衫销售额占比虽低,但比重有所上涨;风衣占13.9%、全棉休闲衬衫占2.4%;其他类别销售额占比稳定,西服1.7%、茄克1.7%、T恤0.4%。
三、各大类男装内销价格指数
图4 羽绒服、棉服内销链式价格指数
2015年1月,羽绒服、棉服销售减缓,内销链式价格指数下行明显。羽绒服1月1旬的内销链式价格指数为92点;2旬为80.08点,较1旬下降11.92个百分点;3旬为73.06点,较2旬下降7.02个百分点。棉服1月1旬的内销链式价格指数为93.02点,2旬为84.79点,3旬为76.64点,与上旬相比分别下降4.5个点,8.23个点,8.15个点。
羽绒服与棉服价格指数进入下行区,虽然1月末气温稍降,拉动了部分商户羽绒服的销售,但是目前临近休市,前来采购以小批量补货的散批客户与零买客户为主。多数商家从12月末至今年1月初开始进行清货。1月末,至少一半的商户开始低价抛货,力争及早将库存变现。截至1月底,商户陆续完成了冬装库存的处理。商户基本在2月5号左右将库存处理完,剩余的几天虽然开门营业但以收账为主,销货为辅。
图5 茄克、风衣内销链式价格指数
1月,茄克内销链式价格指数微降,1旬为71.27点,2旬为71.18点,3旬为70.33点,与12月相比变化幅度不大。风衣内销链式价格指数降幅稍大,1旬为88.43点;2旬为86.46点,较1旬下降1.97个百分点;3旬为82.53点,较2旬下降3.93个百分点。
受今年冬天气温整体较暖影响,茄克的价格指数一直保持在71点左右徘徊,销售较为平稳,且年后还能继续销售一段时间,故少有降价(断码过季款除外)。
随着新款春装的陆续上新,加厚款风衣将逐渐退出市场。大部分商户将在2月初进入休市状态,为避免库存积压过多,加厚款风衣在1月份也开始降价处理,且价格下降幅度较大。
图6 全棉长裤内销链式价格指数
从2014年12月末开始,全棉长裤内销链式价格指数现下滑趋势,1旬收于110.78点;2旬收于107.52点,较1旬下降3.26个点;3旬收于98.74点,较2旬下降8.78个点。1月前来采购的客户偏少,补货量低;“加厚款”牛仔裤、“灯芯绒”休闲长裤开始降价销售,部分降价幅度高达50%。厂商力争春节休市前将库存处理完毕。
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:去年服装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%,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4个百分点;其中,男装零售额同比下降3.1%。男装行业大部分企业都以初期大量铺货的模式完成总销量的50%至80%,采购的代理商根据主观销售经验判断,订购商品相对充足,以防断货;同时厂商也存储较多的商品供后期终端商补货;双方的虚假需求,造成高库存的现状,形成了 “牛鞭效应”。一旦销售不景气,代理商选择退货,造成厂商的库存积压。对男装行业而言,库存量占生产量的5%至8%才是合理水平,30%已是接近极限。为了有效控制库存,商家需对先铺货后销售的订货制度进行改革,提高风险控制能力。
(注:本文销售数据来自中国·常熟男装采样商户)
中国•常熟男装指数